小记巴西世界杯三十二强(十六)


  意大利的身上充满了无数个富有魅力的关键词,他们在世界杯赛场上的荣誉几乎直追巴西。有趣的是,意大利国内的防守天才,和巴西国内的进攻天才都是层出不穷,这个国家出生的孩子,得到了诙谐的称呼“一出娘胎,先学防守”。

  意大利人一开始并不是真的把防守当做一项艺术,世界杯初始,意大利和别的国家一样,都在进攻上挖空了心思。“上古时代”2-3-5阵型意大利人玩得也不差,重要的地方在于,在世界杯年,意大利总能诞生进攻天才。

  意大利最伟大的进攻天才,在后世获得了一座体育场。说到他,AC米兰的球迷一定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这名天才是被米兰拒之门外的,随后他为国家队带来了两届世界杯冠军,一腔青春热血,都贡献给了——

  朱塞佩·梅阿查,国际米兰的灵魂。因为有轻微的内八字脚,AC米兰将他拒之门外(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搞笑了),随后的13年当中,梅阿查在国际米兰成为了联赛第一人。

  不过国际米兰在六七十年之后回报了同城兄弟——他们招募了朱塞佩·巴雷西,把弗朗哥·巴雷西送去了红黑军团,理由是“偏瘦弱”。

  梅阿查在1934年和1938年的两届世界杯,带领意大利队执掌了雷米特杯,并且开世界杯史上连庄之先河。

  意大利的表现算不上什么特别光彩的事迹。在墨索里尼政府的施压下,梅阿查和他的队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夺冠。

  1934年的意大利世界杯第一次设立预选赛,包括主办国意大利在内的32支球队参加了分组预选,获胜的16支队伍进入了决赛阶段。

  乌拉圭作为卫冕冠军,拒绝到欧洲参赛。理由是4年前,大多数欧洲国家拒绝赴乌拉圭参加第一届世界杯,这就是所谓的报复。至于贡高自慢的英伦四国,他们当然不会参加。

  这是一届只有单淘汰赛制的世界杯,直接从16强打到决赛。决赛对手是现今不复存在的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冒着被枪毙的危险走进决赛赛场——墨索里尼表示如果意大利队拿不到冠军,那么捷克斯洛伐克“不许放走一个”。

  意大利人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如果输了,我想我们可能会和对手一样被枪毙”。

  捷克斯洛伐克门将普拉尼卡估计是唯一一个想让己队输掉比赛的球员,场上的其他人憋着一口气,宁死也要扳倒东道主。并由普茨小角度劲射首开纪录。

  在专注比赛之后,意大利人由奥尔西扳平比分,加时赛梅阿查妙传古雅塔,斯基亚维奥得到古雅塔的传球后射门得手。那一刻普拉尼卡如释重负,其实何止捷克斯洛伐克,就连梅阿查等人也是如此。

  在罗马国家体育场的55 000名观众面前,梅阿查等人高兴地举起了雷米特杯,可私下里他们认为赢得并不公平。

  4年之后,卫冕冠军在法国看到了几乎所有人敌视的目光——特别是欧洲对手们。除了“德奥帝国”。墨索里尼希望和那位“”一起,成就轴心国体育史上最大的胜利。4年前德意未能会师,削了“”的大面子。

  首先,阿根廷不满欧洲连续两届举办世界杯,愤而退赛;乌拉圭继续该届世界杯。而西班牙此时已经爆发了内战。

  本届杯赛作出了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规定:上届冠军得主和东道国球队直接进入决赛圈。之后的七十年时间里,一直在沿用。

  巴西此时涌现出了超级射手莱昂尼达斯,不过他们在”红酒之乡“波尔多和捷克斯洛伐克上演全武行,双方以拳头开局,以脚踢结束,捷克斯洛伐克三人重伤五人轻伤,在重赛中输给了巴西人。史称“波尔多血战”。

  在和波兰的进球大战中,莱昂尼达斯和当时波兰的“刺刀”维利莫夫斯基均各打进4球,震惊了世界。巴西6:5险胜,本场比赛成为世界杯史上的佳话。由于依然是单淘汰赛制,波兰不得不告别了法国。

  意大利就不一样了,皮奥拉本届杯赛入5球、克劳西入4球,梅阿查也攻入一球,攻击点众多。

  八场淘汰赛有4场通过加时决出晋级者,战况极为激烈。“不识趣”的中立国瑞士在重赛中4:2淘汰德奥帝国,“”颜面尽失。

  巴西和意大利成为宿敌就是在这届杯赛上。前者缺少射手莱昂尼达斯和蒂姆,后者则在半决赛将东道主法国淘汰。最终巴西1:2负于意大利,以至于近百年来,巴意之战一直是“天才之间的主旋律”、“攻和防的悲歌”。

  这是意大利第一次给世人展示了防守的威力,当时还算不上“链式防守”,但客观的说,名教头波佐经过两届世界杯的洗礼,指挥着蓝衫军打出了统治级的水平。

  比赛开始才6分钟,克劳西就首开纪录,他和皮奥拉都是梅开二度,帮助意大利卫冕成功。

  夺冠后,克劳西给后人留下的一句话,充满了伤感。“这有什么好庆祝的?马上就要打仗了,足球算什么?”

  在连续两届世界杯赛上夺冠,而且一场未输,本来应该是神迹,可是,过往政治层面蒙上的耻辱,让意大利队难以洗刷歧视的眼光。不过,战争和政治都不是意大利足球衰落的深层次原因。

  1949年苏佩加空难,也称“都灵空难”,这是让意大利不能称霸世界杯的灭顶之灾,直接导致1950~1966年的五届世界杯,蓝衫军萎靡不振,难再言勇。

  那是伟大的都灵队。凌驾于大国际、AC米兰、罗马、尤文图斯等劲旅之上、怎样都无法仰视和企及的都灵队!

  1949年3月27日意大利3:1大胜西班牙的比赛当中,蓝衫军首发十一人,都灵占其十!这是怎样难得一见的盛景?

  以上,是无敌的“都灵十五人”(还刨掉了3名外援),他们“本应统治整个欧洲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本应是欧洲足坛真正所向披靡的红魔!

  1964和1965年,阿根廷人赫雷拉率领大国际拿到了两届欧洲冠军杯冠军,意大利足球正式出现了“链式防守”,而天下尽知的防守反击打法,也来自赫雷拉。在4-4-2的基础上,意大利祭出了5-3-2阵型,清道夫一职开始传遍天下。

  意大利足协将国家队帅位虚席以待,但赫雷拉无暇分身旁顾,助教瓦尔卡雷吉将他的整套战术搬到了国家队,也奠定了从那时到现在的国家队特色——防守反击。直接的成果,就是1968年欧洲杯冠军。

  最适合这套战术的天才,在AC米兰已经迫不及待,他就是足球史上第一位“金童”里维拉。当然,大国际也有一名天才被赫雷拉看作核心——马佐拉,后来事实证明,马佐拉只是“联赛天才”,里维拉才是“世界杯男”。

  1970年出现了三支冠军球队:巴西,联邦德国、意大利。星光熠熠的巴西自不必说,球王贝利君临天下;联邦德国在“自由人”贝肯鲍尔和“轰炸机”盖德·穆勒的带领下,高歌猛进;而意大利,他们在半决赛刚好就对上了德国。

  本场比赛贝肯鲍尔“靠一条绷带绑着脱臼的手臂继续战斗”,震惊世界;如果他不受伤,那么情况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命运之绳也套在了蓝衫军头上。这时意大利有个奇怪的政策,因为里维拉和马佐拉的矛盾,在足协和瓦尔卡雷吉的调停下,两人各自作为中场核心,各打半场。这几乎葬送了意大利的世界杯决赛。

  如果让里维拉一直出任核心的线的比分在常规时间内结束,加时赛德意两队掀起抢着进球的惊涛骇浪——

  “盖德·穆勒两度轰炸罗马,而里维拉策动布尔格尼什和里瓦两次反击得手,加时赛第110分钟,比分变成了3:3!梵蒂冈的大主教啊,你救救意大利吧!”

  一分钟以后,里维拉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他一脚惊世骇俗的远射,将德国战车和轰炸机尽数掀翻……

  1978年意大利半决赛败给了当时“差一点最好”(就差了克鲁伊夫,阿根廷才高了荷兰这么一点点)的荷兰,季军争夺战又遇到巴西,只获得第四名。这个时候,“烟斗教头”贝阿尔佐特和“第二代金童”保罗·罗西收获了自己世界杯的第一笔人生经验。

  “要么给我保罗·罗西,要么现在就枪毙我!”媒体立刻将这句线年,罗西和几名队友被认定“赌球及操作比赛”,被足协禁赛两年。

  后防中坚贝尔戈米和詹蒂莱则向他表示了支持,当时詹蒂莱的身边,是刚刚入选国家队的米兰旗帜弗朗哥。

  罗西只是向卡布里尼和塔尔德利点了点头,就来到贝阿尔佐特面前。他已经得知老头为了他和足协官员呛了起来,感激得都要哭了。不过罗西并不是一个容易哭泣的人。

  “教练,我虽然一直保持训练,但没有好的比赛,我几乎不知道怎么在国家队踢球了。”

  小组赛,意大利和波兰互交白卷,又被秘鲁和喀麦隆分别以1:1逼平,仅仅因为进球数比喀麦隆多一个,勉强晋级第二阶段小组赛。罗西状态低迷,一次次地无功而返。整个意大利都认为贝阿尔佐特疯了。“竟然带上一个赌徒参加世界杯!”

  对阵阿根廷,詹蒂莱一个人就搞定了年轻的马拉多纳。他像一只讨厌的章鱼,紧紧粘着对方,不行就将他铲翻。上半场詹蒂莱一个人就坐拥11次犯规,对象正是马拉多纳。

  此时的巴西,由艺术足球大师桑塔纳瓜帅,麾下有一个人称“白贝利”的家伙,擅长倒钩射门;有一个名字和希腊大思想家翻译成一样的“后磕传球爱好者”,脚后跟传球往往出人意表;还有一个喜欢助攻上来远射的右前卫,当然也可以扮演右后卫。

  5分钟,罗西头球开斋。12分钟,苏格拉底后插上小角度攻门得手。25分钟,后卫塞雷佐横传,罗西鬼使神差地出现在传球路线上,一脚将球扫进大门。

  半决赛对波兰,在诺坎普。波兰神射手博涅克本届杯赛同样演过大三元,和罗西棋逢对手,可是——他因为累积黄牌被停赛了。

  贝阿尔佐特22分钟时就兴奋得张嘴大吼,以至于烟斗差点掉了——罗西接到任意球门前轻轻一垫,首开纪录。

  73分钟罗西门前头球卧射,意大利挺进决赛。对手是联邦德国,昔日二战“好基友”,今天绿茵成死敌。地点正是伯纳乌。

  最佳射手、最佳球员、1982年的金球奖。仅仅7场比赛。这就是“赌徒”罗西,“他回报我的东西远远超过我能够给他的。”(贝阿尔佐特)

  1986年世界杯,弟弟弗朗哥伴随着沉沉浮浮的AC米兰,未能蒙召国家队(线分钟而感到不满,于是在贝阿尔佐特任期内拒绝征召,直到贝阿尔佐特退休),哥哥朱塞佩成为了主力,但卫冕冠军小组赛即和阿根廷分在一组,一胜二平的战绩出线后,输给了“铁三角”鼎盛时期的法国队,止步16强。很多人都说如果巴雷西兄弟都在场上的话,情况将大不一样。但……那也只是如果而已。

  链式防守在1986年延续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反过来,保罗·罗西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状态,他遍体鳞伤,满心疲倦,在墨西哥无所作为。

  就在佐夫、卡布里尼、罗西等人夺冠的8年之后,“金童三代”在右膝缝了220针的情况下浴火重生,以卓越的表现征服了全国,得以穿上蓝色的15号战袍。

  可是没有一个人有巴乔那样的民意。保罗·罗西甚至表示:“线年梅诺蒂不是一样带上了马拉多纳吗?”

  维奇尼很烦恼,金童?意大利现在有一金童好不好,金童贾尼尼、金童贝尔蒂、金童马尔蒂尼、金童塞雷纳……

  而小保罗是世界上最保险的左后卫——他老爹是1966年世界杯也是足球史上第一名清道夫,切萨雷·马尔蒂尼。附带说一句,保罗的儿子克里斯蒂安现在米兰青年队颇为红火,古龙写下的名句“父子三探花”,不久将变成现实。

  意大利在这个夏天举办了一届浪漫程度至今都无以伦比的世界杯——开幕式上大把大把的时装模特让人看花了眼。56年之后,蓝衫军憧憬着再度本土夺冠。

  对捷克斯洛伐克,斯基拉奇和巴乔联袂出场了。后者从此成为意大利的正宗9号半。比赛中他连过四人,打进不可思议的进球,亚平宁半岛迫不及待地宣布“我们也有了马拉多纳”!

  维奇尼可就不开心了,马拉多纳明明在阿根廷……随着维亚利伤愈,巴乔重回替补席。八强战爱尔兰,斯基拉奇一记补射领着队友进入四强,面对球王和他的好基友卡尼吉亚。

  这场比赛,马拉多纳告诉所有人为什么自己才是球王——加时赛他在对方右路拿球,一路过人如麻,进了意大利禁区见无机可趁,又折返出来,在巴雷西、贝尔戈米、阿戈斯蒂尼、费里、马尔蒂尼、巴乔当中好似闲庭信步。

  斯基拉奇点球为自己挣得了金靴和金球,只是,一面铜牌远远无法满足巴乔等人的愿望。

  远渡美利坚之时,蓝衫军的主教练换成了米兰功勋教头萨基,他坐拥58场不败的米兰最强防线,却为中前场进攻乏力伤透了脑筋。卡西拉齐、西格诺里、佐拉等人在意甲联赛大放光彩,一到国家队就好像被霜打过一样,甚至连预选赛都磕磕绊绊。>

  那个夏天似乎无限美好。罗比成为了国家队当之无愧的核心,是最强混凝土防线上凸出的那一把尖刀。“两个人的世界杯”拉开了序幕。很多人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在感慨,如果球王马拉多纳没有因为药检被逐,美国世界杯也许不会属于巴乔,也不会属于罗马里奥。

  和挪威(鱼腩)、爱尔兰(鱼腩)、墨西哥同组,真是大吉大利,所有人都觉得蓝衫军的小组第一是板上钉钉。分配球衣的时候,有三件没人要,一件是西方人都犯怵的13号,一件是巴乔穿过的15号,一件是国家队当中最霉的17号。

  (当时萨基老头还想“力排众议”,把10号交给贝尔蒂,不过“民意领袖”在联赛中的威望,以及上面的压力,加上贝尔蒂的联赛表现,最终让巴乔成为天命之选)

  第一场比赛无比讽刺,在巨人体育场,爱尔兰谋杀了“巨人”。那个8号,没错,就是雷蒙德·霍顿,第12分钟截下巴雷西的头球,禁区弧顶一脚吊射!

  第二场比赛对挪威,意大利被上帝数次打脸。卡西拉齐、西格诺里数次射门,不是打偏就是打高。

  22分钟门将帕柳卡看到对方8号莱昂哈德森反越位成功,情急之下做出了职业生涯最成功的决定——他冲出禁区外倒地扑挡皮球,被红牌罚下。

  第三场对墨西哥,马萨罗的进球让意大利以1:1打平对手。意大利跌跌撞撞以小组第三出线。巴乔依然碌碌无为。

  没了巴雷西的意大利后防线刚晋级淘汰赛就犯下了低级错误,对尼日利亚,马尔蒂尼解围不力,被阿穆尼克门前一弹,电视机前的观众就不住口地痛骂了整整一个小时。

  巴乔突然睡醒,接到穆西的传球,“从四条腿的缝隙中推进对方大门”。当时解说的孙正平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表示“这球打得多刁”……

  意大利去机场的大巴终于熄火了。这是足球史上第一次有一粒进球被称为“价值数百万美元”,2001年,由于物价飞涨以及人民购买力提高,10月6日,贝克汉姆“在老特拉福德划了一条价值上亿美元的弧线战平希腊,成功晋级韩日世界杯。

  加时赛,巴乔和贝纳里沃禁区内的配合其意昭彰,路人皆知,可尼日利亚人还真的上当了,迫不及待地一把贝纳里沃坐在胯下,点球。巴乔一脚把意大利举进八强。

  对西班牙,迪诺让斗牛士害怕了。他接到多纳多尼的传球,原地起脚远射,苏比萨雷塔视线受阻,城池失守。

  卡米内罗扳平的进球是西班牙团队配合的经典之作,此后帕柳卡先后扑出耶罗的远射和萨利纳斯的单刀,意大利的后防线起起伏伏,帕柳卡事后回忆,“没有了弗朗哥,我们被对方的组合拳打得头都抬不起来”(很显然,媒体有夸大的成分,但有巴雷西的两场比赛只丢1球,没有巴雷西的5场比赛意大利场场丢球,却是不争的事实)。

  比赛结束前两分钟,西格诺里接到贝尔蒂的策动,在高速奔跑中“脑后长眼”一记勾传,另一边的巴乔飞速赶上,晃过苏比萨雷塔,在费尔南德斯疯狂放铲的双腿和门柱之间觅得一个空隙,小角度打门成功。

  决赛,万众瞩目的玫瑰碗体育场,巴西和意大利两个欢喜冤家,在1970年之后再次争夺冠军。巴乔和罗马里奥也像是叶孤城和西门吹雪,“决战玫瑰碗之巅”。

  4场5球,亚平宁救世主,国家英雄……短短一个月,他在国内多了以百万计的女粉丝,国外估计要以千万计。决赛拖着一条伤腿,有一脚吊射被塔法雷尔逆天托出;他还给马萨罗创造了一个黄金机会,可惜的是马萨罗突入禁区后一脚将皮球射到塔法雷尔怀里。

  4年之后,老马尔蒂尼一心想着锋线大换血,不愿意带上巴乔,于是提出“只要你成为联赛本土最佳射手,那世界杯我就带上你”。较真的巴乔当即决定,放逐到博洛尼亚卧薪尝胆。

  忧郁王子剃掉了马尾辫,顶着个海军陆战队头,带着一身的杀气和世界杯的执念,在沙利莫夫、肯内特·安德森的辅佐下,打进了22粒进球,“铺天盖地的赞美声把意大利足协都淹没了”。

  当时在尤文图斯的齐达内,曾经问过德尚:“你觉得你和德塞利能够盯死巴乔吗?”如今的国家队教练、当年的高卢鸡队长,则以沉默表态。

  至于皮耶罗……他就是个附件。一届世界杯的萎靡,一届欧洲杯的平庸,让他用了长长八年来还债。

  相比之下,被钦点的“流浪汉”、也是当时的锋线头牌维耶里可就高兴了。能和儿时偶像搭档令他无比兴奋,面媒体时竟咧开大嘴表示“我配给罗伯特提鞋”,老马尔蒂尼听到这话肯定是不爽的。在他心里,要么因扎吉皮耶罗搭档,要么皮耶罗维耶里搭档,巴乔最好乖乖坐在板凳上。

  在落后的局面下,迪诺、阿尔贝蒂尼、迪利维奥,一次又一次抵御着对方的进攻。因扎吉和基耶萨先后浪费了巴乔两次绝妙的传球,一次踢偏,一次直接射到门将怀里。

  我还记得当时在学校食堂看球的女生差点把桌子都给掀了,三字真言以高八度的嗓音横飞天际。

  对阵喀麦隆,巴乔写助攻了迪比亚吉奥头球破门,“他跑去罚角球的时候,维耶里拼命往门里拱,迪诺又帮我扯开了中后卫的防守。”

  后来因扎吉对媒体表示,巴乔进球后喜笑颜开,对飞奔过来的他指着自己的后背,让他“骑上来”,他突然感到,“罗比就是为世界杯、为意大利而生的,我应该给他传球。”

  16强对挪威,皮耶罗伤好了,老马尔蒂尼用人不疑,让他首发,结果整场比赛怎么射门怎么没有,脸上大大的两个字“便秘”。巴乔此时就坐在板凳上,看着这位在尤文图斯挤走自己的小兄弟一次次拙劣的表演……

  赛后连对尤文最忠诚的迪利维奥都急了,他在面对媒体时表示“罗比?他状态很好,比1994年还要好,可是排兵布阵是教练的事。”

  至于德尚和德塞利,更是常常出了一口气。作为尤文和米兰的前队友,他们早已领教过巴乔的威力。德塞利在巴乔决意转会博洛尼亚的时候,“永远也忘不了罗比沉默而执着的目光,你永远不知道为了参加世界杯他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那场比赛,阿尔贝蒂尼依然给巴乔送出了一记妙不可言的身后球,面对几乎缴械的光头巴特斯,上场不久的巴乔抬外脚背射门,偏出门柱几公分……

  2002年,特拉帕托尼用不着巴乔拯救了——他不信这个邪,致力于队伍年轻化,马尔蒂尼年富力强,托蒂、内斯塔、托马西、赞布罗塔等人挑起大梁,穿着复古的紧身球衣,阵容更为鼎盛,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蓝衫军16强被“秦沛”给黑了。

  这样的背景下,没人看好意大利走到最后,捧起大力神杯。正应了那句“谁也不能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蓝衫军小组赛只失一球,加上分组形势极好,对加纳、捷克和美国既练兵又出状态。

  2006年的世界杯决赛,主角只有两个人——马特拉齐和他的敌人齐达内。至于点球大战,不过是增加了一些谈资而已。意大利第四次获得世界杯,相比之前的参赛历程,7场比赛仅丢两球,那是了不起的战绩。

  普兰德利还在倚仗皮尔洛,巴神好像还没有长大到20岁,托蒂已经退出,布冯还在守门。满头白发的巴乔回首望去,自己的接班人却不知何处寻觅。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